事实就是,处暑她还是要老老实实的跟着被主子教导学习。
处暑:“......”
处暑看了看上座的自家主子苏越辞,又看了看一侧老实乖巧坐着的冯小少爷冯旭。
处暑内心苦唧唧的,她不敢将情绪表露的太明显,只能小心翼翼的隐藏好。
“冯旭,你是五岁入的学堂。”苏越辞出声说道。
冯旭利落道:“是的先生。”
“那,几岁启蒙?”苏越辞问。
“回先生。学生是三岁时启蒙,五岁入的学堂。”冯旭干脆的回答。
苏越辞点头,表示她知道了。
三岁启蒙,应该是冯岩或者冯忧给冯旭启蒙的;而五岁入学堂,则是正常的流程。
片刻后,苏越辞接着问:“哪里的学堂?”
冯旭:“是冯家的私塾。”
冯家的小辈中,虽然冯岩只有冯忧、冯惜和冯旭三个孩子,但是冯家的旁支和冯家下人们也是有小辈。
冯岩并不是苛刻的人,也不阻止旁支和下人的小辈们学习,甚至也还督促他们习字。
最少,这些小辈们也要会认字、识字且能写的出来字。
所以,冯岩出资建了所私塾。一所属于冯家内部小辈们入学的私塾。
这些旁支和下人们的小辈们,只要满五岁就可送去私塾,男孩女孩都可以。
而冯忧、冯惜和冯旭也都是满五岁才进的自家私塾学习。
只不过七岁之后的男孩和女孩都被分开教导了,直至孩子年满十二岁,就不必再在私塾上课。
而之后男孩子们的出路,想继续读书的就要凭自己的才学考书院就读。那些不能继续读书的也至少是识字的,反正总不会太差。
再说下人们的孩子,识字认字在冯家这个皇商家里,总是能安排到差事的。
别看冯惜之前只喜爱吃喝玩乐,但冯惜从小也是和她姐姐一样,五岁就进的自家私塾。
不过冯忧如今已是十六岁了,她早在四年前就出了自家的私塾。
至于冯忧,也还只差不到两年的时间而已。
大齐这年头有头有脸的人家,都是费尽心机的送自家孩子去皇城书院就读。
虽说皇家现
在几乎没有小辈的存在,就只那唯一的一个余生还是从小到大在家被余首辅教导的。
而皇城书院也因此没有皇室的子弟。
但是,皇城书院里有大臣和世家们的子弟的啊。就说余首辅除了余生之外的孙辈们,也都是在皇城书院念过书的。
所以啊,那些只要有能力的都会送自家小辈去皇城书院就读。甚至是没能力的,也都是会费尽心机的去争取。
只要是能进入皇城书院的,都是五岁直接送进学院就读的。
当然也有不是五岁开始就读的学生,但那是要么五岁时没赶上,要么是五岁时没考上。
皇城书院收学生,最小的入学年龄限制就是五岁。而且,进入皇城书院就读是需要考试的。
所以......并不是父母只要有能力,孩子就能直接就读皇城书院的。
不管怎么说,皇城书院都是皇家办的。目的是为了给大齐培养人才,而不是给大齐蠢材的。
所以啊,皇城书院的入学门槛看似很高,但其实也很低。
满五岁,只要考试过了就能入学。可是,每年却只有200个名额。
而其中,有20个名额是给那些有钱没考上人家的子弟预留的。
这些人也是需要考试的,但却也有最不一样的地方。
嗯,就是钱。
皇城书院200个收生名额中,180人的考试成绩需要达到90分以上才会收取。
若是达到90分以上的人不满180人,则顺延往下再录取成绩靠前的,共收满180人。若是达到90分以上的超过180人,成绩稍微靠后的则再第二次考试,总共录取180人。
而200个名额中的另外特殊的20个名额,是针对有钱的皇商或者世家们设立的。这些人的考试成绩,最低也需要达到75分。
然后......然后这些人另外要交入学费。哦,那180人当然是不需要交这个费用的。
不过吧,束脩却是统一的,且所有人都是要交的。
那20人所要交的入学费很贵。毕竟想读皇城书院,如果没好成绩的话,那就交钱吧。
还有啊,皇城书院运作也是需要费用的嘛。
再说了,这也不影响皇城书院收真正有才学的学生。
而那些有钱的,也愿意交这个钱。
毕竟,进入皇城书院就相当于进入了大齐的英才集聚地。真正考上皇城书院的人,未来只要不作妖不作死,那前途就是一片光明。
所以这一举两得对谁都好的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