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4章 打成一片(2/2)

听到皇太子在军营中跟将官们共进午餐的消息,尤其是要训练什么队列,还用了几个太监当教官,已经快到京师的左都御史、一代大儒刘宗周气的再一次的跺脚。

紫禁城,乾清宫。

“胡闹!陈新甲和吴甡怎不阻止?”

崇祯猛的一拍桌子。

皇太子居然对着三万人演讲,还自称“我朱慈烺”,一点都没有太子的威仪,崇祯听了就是怒。

不过等到王承恩将朱慈烺演讲稿呈送到他面前,他拿着信笺仔细的看过之后,他脸上的表情渐渐就变了,不再是愤怒,代之的是激动,看到最后两行时,已经是泪眼蒙蒙。

“唉……我儿……真能胡闹。”放下信笺,崇祯轻轻地叹。

王承恩不说话,只是淡淡笑。

……

“殿下,毕懋康毕先生进京了!”

下午三点,朱慈烺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毕懋康,字孟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以中舍人授御史,后累迁广西道监察御史、陕西巡按、山东巡盐御史。后遭宦官魏忠贤排挤、御史王际逵弹劾,遂被削籍。崇祯初年,起用为南京通政使,升兵部右侍郎,旋自免归。

毕懋康最着名的不是他的为官经历,而是他着写的《军器图说。

《军器图说在崇祯年成,成之后,毕懋康立刻就进献给了崇祯。

然而那一年正是多事之秋,曹文诏战死,张献忠攻破了凤阳、大明风雨飘摇,崇祯皇帝究竟有没有看这本,谁也不能知道,知道的是这七年来,大明火器厂对火绳qiāng没有任何的改进,甚至连落后的三眼铳也一直在不停的生产。

在朱慈烺看来,燧发qiāng意义重大,不但简化了发射手续,提高了射速和精度,而且使用方便,是大明对付建虏的不二武器,然则大明上下对燧发qiāng的重要意义无一人有认识,致使毕懋康这样的大才一直郁闷不得志。历史上,毕懋康在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之后,忧愤交加的死去。

今世穿越,毕懋康是朱慈烺一定要重用的人才。

在城北的一处宅院里,朱慈烺见到了久仰的毕懋康先生。

朱慈烺不是一个人去的,他特意带了火器厂掌厂老太监刘若愚。

毕懋康是研发者,刘若愚是未来的生产者,两人尽速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毕懋康今年已经七十岁了,须发皆白,老态龙钟,不过精神尚好,见到朱慈烺之后,不但下跪无虞,而且声音洪亮,令朱慈烺一直忧心他这么大年纪可能无法再承担制作燧发qiāng的重任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毕竟是做过兵部右侍郎的人,又七十古来稀,毕懋康面对当朝皇太子,依然能不卑不亢,直到朱慈烺拿出《军器图说,他才忽然激动了起来。

@笔下文学 . www.s6088.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