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的甄别和处置,最少需要两天,因此吴甡不能随他去开封,要留在杞县大营主持坐镇。山东总兵尤世威,左良玉一万步兵,一个精武营千总队,方国安和杨德政部留下了负责弹压降兵。另外还留下几个京营的思想教导官,由他们负责降兵的思想工作。
两人先谈了降兵的处置。相比于闯营,曹营士卒素质普通不高,吴甡估计,这两万多降兵,能达到精武营招募标准的,恐怕连一成也不会有,且罗汝才曾经在崇祯十一年率部投降朝廷,后来复叛后有没有遭到过重创,因此他部下的建制保持的一直都比较完整,营中的精锐士卒大部分都是从贼五年以上的老贼,甚至有大批崇祯三年的老流贼,不过战力都不高,照三年即斩的标准,能活下来的,最多只有一半,所幸其家眷被捉的比较多,都可以用家属充人质的方法,为朝廷效力。
在中牟县处置闯营降兵时,吴甡斩了四千人,今日处置曹营,大概算了算,斩首的数字最少也在五千人左右。
“殿下,不可心慈手软啊,这些贼人已经是经年的老贼,习惯了杀人舔血,抢人财物的勾当,让他们回乡种田,已经是不可能了,冒然放归乡间,一来祸害百姓邻里,二来有可能会再起,若是收编为官军,则会败坏官军的军纪,不如痛下决心,斩草除根,为天下除了这些祸害!”见太子好像眼有不忍,吴甡说道。
朱慈烺点头:“一切都由先生安排吧。”
说完了降兵,又论一下李自成的逃跑路线和截击之法--关于这一点,他们两人已经讨论过不止一次了,吴甡认定李自成只有两条逃跑路线,一条出洛阳、过弘农、经潼关南原回陕西,另一条则是出洛阳之后过灵宝、越朱阳关、到陕西洛南,这两条都是返回陕西最快捷的道路,其他路线都相当跋涉和辛苦,尤其不适合骑兵穿行,但具体李自成会走哪一边,吴牲却不敢确定。
潼关南原是平原,历来都是河南到陕西的最佳途径,李自成的败兵多是骑兵,一夜可以快速通过,但崇祯十一年,洪承畴和孙传庭曾在潼关南原联合设伏,杀的李自成丢盔弃甲,最后只剩下十臣武将,不过内廷府库空虚,户部也没什么银子,为了支援开封之战,内外府库几乎都已经被掏空了。王德化此去,没多少金银,只是带了一张嘴。
但对朱慈烺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父皇同意了他的两个请求。
第一,起用侯恂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督师湖广、四川、贵州的军务---李自成败了,但张献忠的威胁却巨大,要剿灭张献忠,现阶段还需要倚仗左良玉,任命侯恂为湖广督师,就是为了督促左良玉的军务,同时也是为了约束左良玉的军纪。有侯恂这个恩公在,左良玉应该会有所收敛。照历史走向,张献忠会崇祯十六初入川,并在四川形成气候,因此才要令侯恂同时兼顾四川和贵州的军务。湖广,四川,贵州三位一体,前后夹攻,加上凤阳总督马士英,黄得功和刘良佐的人马,只要统筹得当,官军完全有可能将张献忠剿灭在湖广和四川之间。
第二,擢丁启睿为南京兵部尚书。
南直隶没有总督和巡抚,军权掌握在南京兵部和提督南京京营的勋贵,忻城伯赵之龙手中,赵之龙世受国恩,但却是一个比朱纯臣徐允祯还要恶劣的贰臣。清军南下之前,他手中尚有十几万人马,且有南京坚城,但却不战而降,将南京拱手让出,南京天下也随之覆亡。
但在此时此刻,在崇祯十五年,赵之龙是崇祯帝眼中的能臣和忠臣,崇祯帝寄予他厚望。所以特地将他派到南京,整顿南京京营,
赵之龙是崇祯十五年初到南京就任的,此时刚半年,朱慈烺虽然知道他是贰臣,也知道他整顿南京京营的工作毫无建树,但却没有办法处置他,只能想办法在南京兵部尚书的人选上进行筛选,以期能够制衡赵之龙,并改善南京军务的糜烂。
丁启睿在开封之战中表现的中规中矩,在杞县成功的拦截住了罗汝才,立有大功,朝廷要封赏和拔擢,朱慈烺想来想去,虽然觉得丁启睿并不是南京兵部尚书的最佳人选,但却是最合适的人选,加之有中原剿匪的经验,由他出任南京兵部尚书,必然可以很好的配合侯恂和左良玉,使张献忠不能入川。
这两个人选和策略,是朱慈烺和吴甡共同商议的。
太子虽然代天巡狩,但照规制,太子是无权干涉朝臣任命的,连建议的权力都没有,朱慈烺上表,崇祯帝照单全收,由此便可知道崇祯帝对儿子的信任。
御花园。
“定王哥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太子哥哥大胜了~~”听到太子哥哥大胜的消息,坤兴公主兴奋的去找三哥定王。
定王朱慈炯正在练习弓箭,自可惜他年纪小,力气没有长成,涨红着脸,好不容易才将弓弦离开,听到妹妹的喊声,惊喜之下,手腕一松,拉起的弓弦又崩回去了,不过很快他就恢复了凝重,站稳了,重新拉弓,对坤兴公主越来越近的喊叫,熟视无睹。
“定王哥哥,你怎么了,你不高兴吗?”坤兴公主跑过来,小脸惊讶。
“嗖!”
定王朱慈炯将手中的羽箭射出,涨红着脸,认真无比的说道:“太子哥哥的功绩,只属于他,不属于我。有一天我也要学他,领兵上阵,剿灭流贼,收复辽东!”
——————感谢老粉“无忧无虑k书”的打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