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男人看李春兰无论如何也不肯收钱,无奈地把信封收了起来,冲着她点头道,“我叫乔军,就在市政上工作,您要是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来找我!”
这就是要给李春兰一个人情了,李春兰想了想,也笑着点头答应了。
乔军这才心满意足,很有礼貌地冲着李春兰和谢子修告辞离去。
谢子修看着乔秋的背影,想了想对李春兰说,“我知道市上有一个很厉害的负责人姓乔,只他不过应该比这位乔先生年纪大一些,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
李春兰最不耐烦经营人际关系,听到谢子修这么说,只是一愣,就把这件事情丢到了脑后。
休息的时候,李春兰再一次去了前门大街上的铺面,这铺面装修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屋里的油漆味儿已经散的差不多了,看起来干净整齐,不过没有找到合适的医生就无法开张,这让李春兰非常遗憾。
也许是运气到了的缘故,李春兰刚刚感慨自己招不到合适的医生,到了下午就有人找到了她,说自己想要应聘医生。
来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医生,名叫郑浩,郑浩说自己来自一个相对偏僻的城市,原本也有编制,属于体制内的正式医生,只不过他的孩子考入了京城,他不忍心让孩子一个人孤单,就带着妻子辞掉工作也来了京城。
调动工作实在是太难了,像李春兰这样的人简直是幸运之极,她在省城的时候,就已经跟着谢子修做出了学术贡献,即便如此一开始的时候,也只有石景宁的单位门诊部接纳了她,那还是看在石景宁的面子上。
郑浩只是个普通人,哪里有从小城调进京城的能力,所以他只好放弃工作,不过医生走到什么地方都不愁没饭吃,郑浩来了京城,就开始辗转于各个诊所之间,做起了自由职业者。
李春兰点点头,看了郑浩在前面几家诊所工作的简历,觉得十分满意,郑浩离开上一家诊所不是别的原因,而是那一家诊所经营不善倒闭了,不涉及到郑浩个人的能力品行。
于是李春兰跟郑浩谈了留在自己诊所工作的条件,“郑大夫,您在离职之前也是主治医生了,有独立处理病人的能力,到我这里来就可以独当一面,我每个月给你一百块钱,等到节假日我还会有奖金发给你,具体多少钱得看咱们的大药房经营状况了!”
郑浩一听大喜过望,要知道他上一家打工的诊所,每月只给他七十块钱而已,到了李春兰这里一下子多了三十,在城里过日子,这三十块钱可能办不少事儿呢。
郑浩立刻表示自己愿意留在大药房工作,他说妻子没有正经工作,可以在家照顾孩子,他值夜班也可以,让李春兰完全不必有后顾之忧。
郑浩不但自己留了下来,而且听说李春兰还缺乏其他人手,立刻又推荐了一名药师,还有两名护士过来,这几人都是他在前面打工生涯中认识的伙伴,品行不错,而且跟他也都能谈得来。
李春兰就委托郑浩通知这些人过来面试,她也好跟人家当面谈谈条件。
这样一来二去,竟然为大药房拉够了一大半儿的人手,眼下缺的就是一个医术高超的坐堂大夫,李春兰不在的时候,这个大夫能够处理棘手的疑难杂症。
还是那句老话,千金易得人才难求,找大夫容易找技术高超的大夫,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因为缺少这么一个关键人手,大药房开业的事儿再一次被耽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