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轻敌的国军不同,倭寇把“大陆交通线”作战提高到了跟本土防卫同样的高度,这帮已经几近癫狂的军人采取招募新兵和抽调防御部队的方式,为第一阶段作战凑出了整整三十三个师团六十余万大军的筹码。
经过考虑,倭军参谋本部点名让第十二军司令内山英太郎担任第一阶段的总指挥官。
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调动自然瞒不过独立师情报处的眼睛,各路消息透过各种渠道很快就络绎不绝地送到了赵骥的案头。
心知大战在即的赵骥也不打算再握起底牌藏着掖着了,他抽出时间专程跑了一趟黄安县,就为了亲眼看看航空兵纵队现在究竟具不具备与倭寇作战的实力。
航空兵纵队目前下辖一个歼击大队和一个教练大队,抛开教练大队不提,歼击大队装备的四十八架bf109型战斗机已经形成了作战能力,再加上十二架自行仿制的同款战机,共有六十架可以升空作战。
航空兵纵队司令吴云飞跟赵骥介绍完备战情况后,信心满满地说道:“我纵组建以来一直按照师长传授的战术反复模拟实战演练,我们很有信心能在这一战赢个开门彩!”
bf109相较于零式的最显着优势就在于其出色的速度和爬升率,所以赵骥在航纵成立之初就特意指点吴云飞设计开发一套扬长避短的针对性空中战术。
赵骥给出的战术原则就是一句话“高空优势压制,避免中低空狗斗”。
其实这套战术不是赵骥的原创,而是美国援华飞虎队的指挥官陈纳德别出心裁的设计。
当初零式刚刚面世时,在中国战场上空简直是杀神一般不可阻挡的存在,无论是飞虎队的霍克3还是苏联援华航空队的伊15、伊16都很难与之匹敌,直到陈纳德基于p40型战机开发出了“俯冲攻击、一击脱离”的全新战术才迅速扭转了面对零式的被动局面。
p40并非什么先进机型,陈纳德认为如果陷入到跟零式的中低空盘旋狗斗之中,依靠着更小的转弯半径和更灵活的操作性,即便是一流王牌飞行员也很难战胜零式,甚至可以说取胜概率无限接近于零。
于是陈纳德要求飞虎队的飞行员们要在战斗中抢占高空优势,然后凭借自身优异的俯冲性能来一招自天而降的“掌法”,一击之后不论成与不成都立刻脱离战斗,绝不允许与零式进行传统的中低空盘旋缠斗。
在爬升率、最大高度、最大速度、俯冲性能方面,德军主力战机bf109要比老旧的p40更出色、出色得多,如果沿用陈纳德已经在实战中证明行之有效的成熟战术,赵骥相信倭寇的零式恐怕连还手的机会都找不到。
赵骥和吴云飞估算下来,两人都认为航纵的六十架bf109足以对付两百架到三百架零式战机,掌握战役制空权并非无法完成的任务。
视察完航纵,赵骥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武昌造船厂摸萨本政麾下江防舰队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