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9章(1/2)

吴用先将柴昆鹏送回落碧山,随后回转了望江峰。

天色已然不早,拉了柴昆鹏陪自己练了一天的弓射,即便如今他已是筑基修士,也难免感到双臂与后背有一丝疲累。

活络活络筋骨,来到后山山壁洗漱、沐浴、更衣,然后坐到门前崖边,右腿挂空,左腿踩着崖边,左手搁在膝头,咬着条肉干,看着远方日落,慢慢咀嚼。

自上次闭关又已经过去了一年半,今已是他在峨眉学道的第六年,正好十八岁。

这一次闭关,他听从白师伯的话,将自己一身法力反复打磨,固稳根基,又时时刻刻不曾放松淬炼血气,终于在半年多前顺利突破到筑基境界。

之后他又花了个把月的时间稳固境界,直至五个多月前才正式出关。

出关后的第一件事,他自然想去拜见师父,可殊不知以他的修为闭关都要这么多年,玄虚子的修为,又哪里是几年的功夫就能出关?

只看玄虚子当年把吴用交托给白也照看,就知道他早已做好了短期内不会出关的准备。

没有任何意外,走了一场空。

没办法,师父还未出关,吴用前去拜见白师伯,在专心听讲了一整日筑基后的修炼要点后,他开始捡起这些年来被自己落下的弓射技艺。

也是无奈,前几年先是在血茧中动弹不得,这一年又是要专心熬打根基,根本没得机会出来拉弓射箭,师父给他布置的功课不得已全都停下了。

可不巧,因为他出关不久,尚还未习惯突破境界后的身体,第一次拉引用力过大,早前那张木弓还没引满,就被他一气拉崩了。

虽然师父闭关前给他另还留了好几把木弓,一把比一把难开,一把比一把硬韧,专为他循序渐进练力所用,可问题是他修为突破得实在太突然,这一把把“强弓”全都不堪他全力拉引,尽数臂崩弦断。

无奈之下,他只能去找了沛山师伯,托她为自己打造一副弓矢。

沛山真人明白自己师弟着紧吴用,也不敢胡乱打造,知道以自己师弟的性子,闭关前一定安排好了吴用的修炼计划,于是让吴用取了那几副拉断的木弓来,仔仔细细研究了一番。

她不愧为峨眉门内的炼器大师,只几眼便瞧出来了这几弓的特别之处——

玄虚子为自己这个弟子练力提前做了估算,这些弓每一张的韧性与劲力都不同,分别对应着吴用冲通经络后大致应该能增长的气力。

再则是弓的材质尽皆不同,有些特别韧,有的就是硬,还有的很“松垮”,拉开后回弹无力,但能承受很强的拉引,极度形变后还能够恢复如初。

沛山真人明白,这是在打磨吴用拉弓放箭时候的发力技巧。不同材质的弓在拉放的过程中,吴用的身体需要做出相应配合,否则放弦后,箭矢很难指哪射哪。

而在熟悉这些“性格”截然不同的弓的过程中,吴用控弓会越来越随心所欲,因为深层肌肉得以激活,而不再是猛一拉弓,然后松手就行。

须知道箭矢在彻底离弓前,任何微小的动作都会影响准头,对于凡人而言尚且如此,对于射程远超凡人的修道者而言,那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她略加估算,便得出如今已经筑基的吴用该要用多少斤力的弓。

而她虽然不懂不同材料制成的弓会有怎么样的不同特质,但在禁制加持下,这一张弓能够涵括此前所有弓的特质。

别看只是一张硬木烈弓,可只有拉弓之人才知道其与众不同之处。有时候很硬,有时候很软,有时候韧性极强,有时候偏又松松垮垮,每次拉引的感觉都不同,完全随机,叫吴用不得不去熟悉各种控弓之法。

吴用倒也没有全让沛山师伯来主持炼弓,自己也提出了一些意见。

他熟读《诀服日月真虚宝策》,知道筑基后的自己已经能够正式开始练习射箭的准头,想后续肯定要射活靶子,为方便习练,提出了有没有能够不伤人的弓箭。

蜀郡山野林间野兽不少,吴用倒不是悲天悯人,不肯去射杀活物,而是以他劲力与精力,一天能拉弓成百上千次,而练箭又不是一日之功,要真这么练,不知多少野兽要遭殃,门内影响不好。

于是便有了现在手上的这一副长弓与箭矢,既可以练力,也能练习弓射的准头,哪怕射到人也无碍性命。

这张硬木烈弓到手后,吴用立马开始练习。

以他如今的气力与技巧,稍加熟悉,开弓一次自是不难,然后便按照《形意练法》上的记述开始练习射箭的准头。

最基础的自然是射靶子,但在这之上,衍生出来许多种练习方式。

先是越来越远的靶子,二十丈、五十丈……直至百丈,乃至更远。

头一段日子还好,到后来望江峰的“一亩三分地”已经不够他施展,每次练习都要找一块宽阔无人的空地去。

他怎么说也是个筑基修士,筋力足够,眼力又好,在血气加持下,手也把稳,没有几天的功夫便已经能够射中靶心,进境神速。

吴用这时候才知道师父给他安排的修炼是多么的合理,像熬打筋骨气力,摆正架势,正确发力……这些修炼虽然看着基础,毫不相关,但实际却是最为重要的,直接关乎到射艺的上限——与炼气熬打根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相反的,对于常人练箭而言最不好练的眼力与瞄准,作为修士的他却能够轻松把控。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能够射中靶心,他按照《形意练法》记述继续往下练习。

找来树叶,以箭矢射断梗柄而不伤叶身……找来铜钱,箭矢穿过钱眼而不让铜钱落地……找来羽毛,箭矢要从羽柄尾部穿过,将羽毛对分为二,不能从中断裂……

稀奇古怪,但颇有成效的练箭方式层出不穷。

这些练习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吴用近半年来每日练习,在绝佳的目力帮助下,配合炼体修士的劲力,他熟能生巧,将《形意练法》上的练箭方式一一掌握。

不过就在前些天,他碰到了一个难题。

《形意练法》要求准备一枚千锤百炼后的铜球,拳头大小就足够,可以掺入其他金属与材料,但要远比正常铜球重,表面打磨的无比光滑,且必须要是完美的圆形。

然后,将铜球放在百丈开外的细木桩上,开始用箭射铜球,目标是将其射滚落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下文学 . www.s6088.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