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6章 针锋相对(1/2)

众臣闻朱祁镇口中,有更紧要的事要议,尽皆正颜。

武班之中,众爵爷眼见事有未逮,心下着急。

这时,一直似游于物外的英国宫张辅突然回头,一双老目,精光熠熠,暗含警示。

众爵爷瞧见,终于按下心中急遑,在班列徒自闷闷不乐。

朱祁镇将目光定在杨溥身上,笑着道:

“杨士奇年事已高,膝下子弟皆在老家,无人京中奉养,老来思乡思亲之心本是天性,朕闻杨家有子杨稷,品性端方,纯良至诚,可在京中衙门为其谋一份差事,既能承欢膝下,也可为国效力。”

“杨士奇历经四朝,政务练达老熟,朕实不舍他归养,这是朕的私心。”

“至于杨稷的差事,还需你亲自过问,既不能耽误奉养双亲,也不能太过清闲。”

杨溥一张老脸,肉眼可见的惊愕。

朝堂之上,也顿时鸦雀无声。

陛下说的要议重要事务,就是要为杨士奇那个名声狼狈的儿子谋份差事?

什么品性端方,纯良至诚,这些话是说那个杨稷的?

杨稷的声名,早就有过风言风语传出。去岁之时,经过有心之人刻意散播,早就臭不可闻。属于那种虽未见其人,但名声却已大噪京城的风头人物。

杨士奇因为这个儿子,背后被人诟病不少。

陛下久居宫中,或许不曾闻见,但又是谁在陛

此人心怀叵测,其心当真可诛。

杨溥愣神过后,忙出班奏道:“陛下,杨稷并无功名在身,虽……品性醇厚,但才智只是堪堪,杨阁老让他在泰和老家料理田地,定然是有所考量。”

这时,有礼科言官出班奏道:“陛下体恤老臣,西杨先生一心为国,君臣一番佳话,岂可辜负?”

又有御史跟着附和:

“西杨先生操劳国事,辅佐陛下,老来思乡思亲,陛下不忍老臣思念之苦,奈何朝中事务,也要西杨先生佐理。陛下此举,实是两全之策。况且陛下有意栽培杨家晚辈子弟,西杨先生心中定然感念陛下隆恩。”

一名御史出班,言语之中略带讥讽:“南杨先生有子弟承欢膝下,自是难以对西杨先生思念之苦感同身受。”

这一言,把杨溥一张老脸气的煞白。

于谦一见不妙,立即出班奏道:

“陛下,杨稷一无功名在身,二无理事经验,若贸然让其担任职务,一则底下人不服,二则又容易理事之时出纰漏。但陛下体恤老臣,有意栽培其子弟,亦是君臣相惜。依臣之见,不如将其纳入京卫武学进学,等学得一身本事,以后再为国效力。”

“于大人此言差矣,杨稷并不习武事,如今年岁也不小,骤然学武,怕是很难有成。况且陛下本意,是让杨稷能侍奉双亲,但依着于侍郎京卫武学的条例,进学期间,武学大门都不能出,岂不是与陛下体恤老臣之心相悖?”

于谦反驳道:“武学有假期,自可回家承欢。”

“武事辛苦,半途进学,辛苦更添数倍,陛下本是体恤老臣。若是辛苦数倍,仍不见成效,白白误了大好年华,岂不是辜负了陛下一番好意?”

于谦音调瞬间拔高,声如震雷:

“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天下间,成大事之人,何人不曾历经一番苦心劳身之途?陛下体恤老臣,老臣难道不该报答陛下?阁老若是也如你这般想,只知徒占便宜,如何做得百官首揆,士人表率。”

“于谦,你放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下文学 . www.s6088.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