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清漪来到佩兰苑,将里里外外打扫了个遍。犄角旮旯常年积灰,清漪仔仔细细地一一擦净。巧樟无论如何都劝不住。</p>
“清娘,这些脏活,你何需亲自动手?”</p>
“我做惯了的,并不妨事。眼下,雁翁平反归来,我想让他住得干净些。”自从惊寒交待,清漪便屡献殷勤于佩兰苑和颐年苑。</p>
巧荇路过见了,用手摸了摸窗柩,“清娘,你属狗吗?”</p>
清漪心算了一下,若是属狗,今年就是十二岁,可自己究竟几岁呢?若说不知道,不免又被笑话。想到葇兮是十一岁,于是道:“不,我属羊。”</p>
巧荇暗嗤一声,觉得无趣,正欲走开,不料却被谭氏叫了进去。须臾,又哭哭啼啼地出来,捡了包袱出府去了。</p>
巧樟夺过抹布,“快些回去梳洗,该去请老太□□了。”</p>
众人来到颐年苑,老太太仍然给足了清漪脸色。</p>
谭氏道:“娘,这次三郎平安归来,乃清漪之功。”</p>
罗老太太道:“这次是你运气好,下次不可犯傻,白丢了雁府颜面。”</p>
“祖母,郎中既然帮忙,又怎会责怪清漪失礼?家人团聚,可比面子重要!”惊寒大喜,如今清漪误打误撞,与门生遍布的楚国旧相攀上了关系,简直是福星。</p>
这次翻案,雁州府尹补偿了白银千两,谭氏提议将银子转给清漪。雁府不缺钱,罗老太太也就没有反对。</p>
经此事后,谭氏对清漪更胜从前。既是儿子喜欢的,将来定要朝夕相对,既如此,何不多加教导。她饱读诗书,定然不会太笨。笑敏和葇兮,皆非良友,也该为她寻个适龄玩伴加以引导。祁绿知书达理,又大上两岁,倒是十分合适。</p>
谭氏领着清漪来到二嫂阳氏居住的芷兰苑,阳氏的侄子阳桓和侄孙女阳琇莹也在。</p>
阳桓身负功名,在州衙里任文职。他见过清漪,见她小小年纪,下笔却有名家风范,对某些诗词的见解,甚至超过了自己,他曾对谭氏道,此女将来定是个了不起的。</p>
“女状元,我们又见面了。”</p>
清漪正愁这两个陌生人该如何称呼,见那男子唤自己小状元,这才认了出来,“阳三叔万福。”</p>
谭氏和阳氏脸色俱是一变,十岁出头的阳琇莹秀眉一挑,上前翻了个白眼,也行了一礼,朗声道:“见过二婶子!”</p>
清漪到底是还没过门的,阳氏有些不悦,这个侄孙女也太计较了。</p>
这下轮到清漪脸色大变,原来自己竟叫错了辈分,当下正想着圆回来,阳桓已经岔过去了,“闻得三叔从潭州回来,小侄正想拜访。听说这次多亏了清漪,这个妹妹真是了不起的人物。”</p>
“贤侄有心了,这次寒哥途径祁州,带了些土产,我正要过来请大嫂去尝尝,好侄子,也给婶婶个面子。”</p>
众人来到膳厅。</p>
“祁州附近一带,土产甚多,以雪萝卜、异蛇酒、香妃竹、牛屎酒、茶油、曲米鱼和香米最负盛名,皆可荐为贡品。”</p>
阳桓叹了口气,“如今朝廷动荡,楚国覆灭后,谭言击退了南唐军,没过多久,又换了王逵掌权。我们还得看准风向,莫要‘贡’错了人。”</p>
当年,雁府就是没看好风向,间接导致了雁叔沅的十年刑狱之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