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念与颜路去后。
荀卿欲续抄书,秦王诏伏念事,看似突兀,细思则不然。
迟早之事耳。
虽齐国未亡,待齐国亡,秦一统天下后,秦必不容儒家自在。
道家隐于秦境,安分守己。
阴阳家早附秦。
鬼谷纵横亦有为秦王效力者。
农家图谋不轨,欲反秦,已被秦灭。
墨家亦投秦。
诸子百家,多派已择路。
儒家,乃当代之显赫学派,论其影响力,远超其他学派,秦国岂能不重视儒家?
荀子笔下刚落几字,墨水便从毛笔滴落,在纸上晕染成一片浓墨,他似乎有所察觉,因而显得颇为不安。
经过片刻的平复,荀子才恢复了平静,转头,望向某个方向,低声说道:“现身吧!”
一名身影手持竹简,悄无声息地出现。
他并未有意隐藏自己,注视着正在抄写书籍的荀子,问道:“荀子可是打算将此地的书籍全部抄写一遍?”
荀子听到此问,稍显怔忡,随即回答:“纸张集竹简与布帛之优点,实在便利至极,我确实有意将藏书楼中的书籍抄写、重新编纂。”
“那么你是何人,来我儒家藏书楼有何图谋?”
他虽外表老迈,但眼中此刻却射出一道锐利的光芒,若非实力强劲之人,被此目光所笼罩,只会感到浑身冰冷,难以行动。
然而林天却安然无恙,他未受任何影响,反而向荀子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很想知道,荀子是如何察觉到我的。”
他自认为自己的隐匿技巧虽非天下第一,至少也能位列天下第二,然而荀子却偏偏发现了他,这让他颇为好奇。
荀子见林天在自己气势之下毫无影响,眼中掠过一丝惊讶。
随后他反问林天:“在你看来,书籍何物?”
林天眉梢微挑,答道:“文明之承载?人类进步之阶梯?”
荀子听到这个回答后,稍显愣怔,不得不说,林天的回答颇为巧妙,随即他又道:“你说得极是,但在我看来,它们亦是先贤精神之传承。”
“不得不说,你的隐匿技巧十分高明,如此之久,我竟未能察觉你的存在,但你触动了那卷书,每一卷书都有其独特的精气神,你可以隐藏自己的气息,却无法隐藏它所散发的气息。”
荀子缓缓开口,道出了自己是如何发现林天的。
林天听后,眼中光芒闪烁,“这就是荀子的修行之道吗?不得不说,荀子你与我所见过的其他天人截然不同!”
可以说,荀子是第一个通过这种方法,察觉到他存在的天人。
之前,从韩非口中得知藏书楼的位置后,林天便抱着尽早不如趁晚的心态,以游览小圣贤庄为名,暗中悄悄来到藏书楼中,准备寻找藏书楼中隐藏的某物。
然而却发现荀子并未在竹林精舍中,而是在此抄写书籍,观其抄写所用之纸张,显然这种变化是由纸张引起的。
林天并不以为意。
荀子的确非凡,凭借他的洞察力,已经达到了“天人”的层次,但即便如此,与林天的境界相比,仍有一段不小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