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章?外戚专权(壹)(2/2)

谁。实话说,我非壮志凌云千古一帝,不过爱命,不愿早早断送性命。

既然接管了这帝业……

群臣还在聒噪议论,而有心人趁机散布着动摇人心的舆论,表面上毕恭毕敬的臣子,心里头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我沉下脸,阴冷地扫视过底下群臣,开口:“大司马。”

“陛下。”

“朕方才考虑了你的谏言。”

“陛下愿听臣肺腑之言,臣不甚欣喜。”王莽顺势而上,俯身拱手,“请问陛下,于夏贺良所言。作何决断?”

“朕……”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臣子们皆在等待君上下文。

我隐在衣袖中的手微微颤了两下。

到底,穿越不过十几天,如何面对如此大阵仗,自己还只是个普通青年。

读书不精,更谈不上博古通今,哀帝这段历史学得破碎,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位庸君,25岁掏空了身体,早逝。至于王氏外戚专权,还要追溯到元帝时期,就更不甚清楚了。

可现下没工夫多愁善感的,我必须交上一个答复。

仔细考虑了一下局势,太后王政君掌管三朝后宫,更是先帝刘骜的生母,母仪天下。前朝王氏为侯者九人,为大司马者五人,烜赫一时。朝中官员多半与王家交好,对待大司马更是客客气气。除了夏贺良这样的出头鸟,还没几人敢和王莽如此说话。

反观刘欣,就是现在的自己。

一年前才被立为太子,千里迢迢从定陶赶到长安,尚未巩固好自己的政权就坐上了皇位。眼下可以依仗的人,大概只有母亲丁氏和外祖母傅氏,但现时,丁傅二氏在朝中也没什么话语权,如何能与王家抗衡,若过于冒进,他们被逼到墙角里,怕是要咬人。

显然,我别无选择,闭眼:“朕知道太后近日忧愁,却无从安慰。望大司马,多为朕分忧。”

“陛下言重了。”

我耐住心中的不悦,淡淡下旨:“追孝成皇帝庙号统宣,前朝王太后封太皇太后,皇后赵氏为皇太后,王氏九侯护国有功,加封食邑,大司马王莽……”

王莽站出来,不知出于何意,出声打断:“陛下。”

不予理会,继续道:“具体事宜由大司马全权负操办。如此——大司马是否满意了?”

此话一出,满朝震惊。

立即有人站出反对,道:“陛下不可!同朝立四位太后,这闻所未闻啊!”

原身记忆有此人印象,隐约记得叫解光。

王莽:“陛下三思。丁氏乃封国定陶皇后,傅氏在未央宫内也只是孝元皇帝昭仪身份,赐予如此封号不合祖制。”

我眯了眯眼,俯视近不惑之年的大司马,强压着怒气,紧咬的牙关一字一顿地说:“朕的生母与祖母不够资格?如此,大司马带头违抗圣旨,就合礼制了吗?”

王莽处变不惊地抖了抖袍服:“陛下,这大汉江山不是您一人的天下。当年高祖皇帝征战四方,平暴秦,立制度,历文景太平休养生息,武帝拓疆土,百余年才有的今日。江山易打,守业艰难,望陛下铭记老臣之言。”

殿内所有人的注意都集中在大司马与自己身上,一双双目光像毒蛇一般阴冷盘绕,其中的意味,无非是探究、嘲弄、看戏,不过我不再妥协:“朕意已诀,拜谢大典也交由大司马一同主办,就这样办,退朝。”

文武百官首下尻高后,陆续离朝,朱漆铆钉的大殿逐渐冷清,我走下玉墀,天上飘着小雨,絮絮如花,风过无痕,心头一片惘然,错觉自己将孤身一人走完这一世的涯涘。直至左右提醒,才感

受到彻骨的凉。</p>

@笔下文学 . www.s6088.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